足迹
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78章 沈万三撞枪口上了(第2页)

上一章目录存标签下一章

因为他眼睁睁的看着商贾大肆敛财,却收不到太多商税。

“你记得待会儿出去跑一跑,把拜帖送过去。”

朱元璋问得很急。

这主仆二人忙活的时候,朱元璋正皱着眉头看着毛骧加急送来的消息。

沈万三豪迈的信手拿过一个沉甸甸的玉底金佛放进锦盒递给来报信的某位官员家的长随,这就算是回礼了。

被叫作子荣的,乃是沈万三的亲信管家。

从出身上看,朱元璋这泥腿子就看不惯沈万三之流的商贾。

阎王好过小鬼难缠的道理,他怎么可能不懂。

当然了,沈万三可不会忘记这负责跑腿的长随。

这种眼睁睁看着别人捞钱自己却无能为力的局面,朱元璋简直心疼死了。

倒不是说朱元璋不知道商税的好处。

对于他这种看见个铜板都要捡起来揣兜里的人,哪怕没能看出商税的巨额增长空间,但就是几万几十万两,那他也不会想着放过的。

之所以商税在大明如此的低,甚至很多地方压根收不上来。

那纯粹都是因为元朝对于商贾的放纵太狠了。

元朝的根基是游牧民族,他们是不懂治国的。

因此,为了省事儿,他们弄出的是包税制。

意思就是划定一个数额以后,你们承包吧!

你们能收多少,我们不管!

好家伙!

这么一搞,底下人可不就来劲儿了?

豪绅的如数奉还,百姓的三七分账,可以说就是那时候的真实写照。

当然了,官商勾结平衡地方、欺上瞒下这些操作,那不过是最最基础的。

也正因为如此,但凡在元朝当过官儿的,到大明的时候,身前绝对站着好几个在当地横行霸道的商贾。

甚至可以说,但凡在大明能起来都是商贾,那背后绝对有官员支持,甚至还可能不止一家。

而但凡在地方起家了的商贾,对于当地学子的支持,那主打的就是不遗余力。

这么坚持了一定年头以后,哪怕豪横如朱元璋面对这铺天盖地的关系网也发愁啊。

面对官场,他杀了也就杀了,自然会有前赴后继的学子们冲上来继续当官儿。

可面对整个读书人群体,那他朱元璋再能杀、敢杀也没用。

一秒记住新域名 https://m.biquge09.com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